导入数据...
成都市管住培训机构“钱袋子” 让“操心事”变“暖心事”
[聚焦“双减”]  [手机版本]  [扫描分享]  发布时间:2023年1月9日
  查看:3799
  来源:校外教育监管处

长期以来,校外培训由于缺乏收费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手段,收费乱、退费难、跑路快、监管难等“操心事”“烦心事”时时困扰着学员、家长及主管部门。成都作为全国“双减”工作9个试点城市之一,按照“试点推广、全面覆盖”思路,通过“互联网+监管”方式,组织龙泉驿区、金堂县先期试点全额资金监管,实现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“钱袋子”全额全流程监管,并在全市推广应用管理经验。

一、创新“双管齐下”,实现“首尾兼顾”监管目的

成都市先后制定出台《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》《成都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实施细则》,明确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外区域基准收费标准及浮动幅度,在全国试点城市中首创以银行托管、风险保证金并行的“双管齐下”预收费监管方式,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范围,采取“定额收取+动态浮动”的方式灵活交纳风险保证金,从预收费规范、预收费托管、退费规范、相关政府部门监管职责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,构筑制度性的“防火墙”。

二、探索两种路径,构建数字赋能监管闭环

(一)破解堵点建新规。为破解学员家长直接向培训机构缴费的通用方式、教育行政部门线下监管难以掌握培训机构资金真实运转情况、消费方维权途径较为单一等堵点,成都市教育局联合银行、科技公司,构建“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经费全额全流程服务监管系统”(以下简称“监管系统”),建立起“1+2+1”的监管机制:即1个民办教育信息监管数据库平台——ISP平台(承载学校库、教师库、班课库、学生库;融合监管端、银行端、学校端、消费端);2个银行专户(课消账户和结算账户);1个专用二维码。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实现从线下支付向网络支付转变,实现从单一监管向多元治理转变,实现从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转变。截至目前,监管系统监管资金总额2622.47万元(预收费1129.99万元、办学经费余额1492.48万元),退费总金额190.17万元,涉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访投诉,从2021年的1017件降低至121件,退费投诉为17件(均来自无证机构),监管行为成效显现。

(二)对标发力建机制。依托“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”(以下简称“管理平台”),构建“使用一把钥匙、用好两个账户、落实三方监管”的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精准监管模式,即通过“使用‘彩虹钥匙’APP(家长端)进行缴费、培训机构在银行设立监管账户和结算账户、落实(教育行政部门、监管银行、培训机构)三方监管”的方式,实行一课一消制,经家长端确认后,监管银行将课消费用划拨至培训机构结算账户。当培训机构结算账户出现余额接近最低余额等情况时,监管银行第一时间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发送“风险警戒通报”,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管理平台查看“一课一消”的实时进度,动态调整培训机构“黑白名单”,帮助学员家长甄选合规、合法的培训学校。据管理平最新数据显示,监管账户涉及监管资金总额3808.48万元,其中未消课金额1636.97万元,累计退费金额129.25万元。涉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访投诉大幅减少,较之去年同比下降90%。

三、覆盖各类主体,保障全额资金监管安全

(一)主张权力保障。监管系统针对培训机构预付费的支出、退还和是否撤消争议由消费方确认,监管银行根据监管规则由系统自动化解强制抵扣争议、发起错误指令等课消处置,实现消费方和培训机构方退费、三个月期满自动退费,办学终止自动退费等场景退费,有效破解“退费难”纠纷。

(二)参与服务评价。学员家长接受校外培训服务后,通过扫码在“我要续费、我要退费”和“课销确认、申诉”页面呈现满意度评价,将评价结果强制公开,帮助其他学员家长择校选课。

(三)实施动态督查。每年随机抽取10%—20%的培训机构,指导区(市)县不定期对其预收费监管工作进行督查,并结合机构日常办学、年检结果综合定级考评,将结果纳入学科类培训机构信用等级库同步对外公示,促进优质机构可持续发展。

【编辑:四川教育发布】


(微信扫描分享)